> 内容营销栈 > 衣轻裘:谁能让你在朋友圈心甘情愿的去拔草?

衣轻裘:谁能让你在朋友圈心甘情愿的去拔草?

我一般很少浏览微信的发现栏目,但是微信有新的有趣儿的功能出现,总会先尝试一下,好物圈就是其中之一,它的入口不太好找,说实话不刻意点还真不愿关注,但微信为这个版块不惜改名字的行为,总是有些蹊跷。(之前叫我的购物单)

好物圈的操作思路很简单,就四步:

1、浏览你平时逛的电商小程序

2、看到好的物件,点击分享到好物圈

3、微信粉丝可以在自己的好物圈看到你分享的物件

4、觉得不错,点击链接购买

这应该算是一次完整的种草路径,这几年种草行为比较流行,种草社区也是层出不穷,典型的小红书、网易美学等,比照之下,好物圈其实也算是种草社区的一种,只不过微信的社交属性还是让好物圈有别于其他的种草社区。

【这里我简注一下:种草就是向他人推荐好东西;拔草就是满足欲望的消费行为】

因为微信目前是名义上的熟人社交,毕竟卖货推广行为在朋友圈里、社群圈里很常见,但是熟人掺杂其中,多少还是有些收敛的,好物圈虽是一个种草行为,本质上还是小程序电商的推广路径。

因为小程序电商的商品链接并不能在朋友圈直接分享,只能分享到微信社群和个人,而好物圈却提供了一个自由分享的空间。

这可是微商的新大陆,裂变分销的触角早已经伸到了那里。

之所以我们很多人感觉不到,还是因为好物圈的巷子入口够深,问问自己进去过几回好物圈就知道了。

去除纯粹的微商卖货行为,对于想要分享好物的朋友来说,还是存在一个心理障碍的,那就是:分享阀值

“我分享的东西必须是有价值的、不降低自身形象的”

这个门槛就是用户愿意分享好物的心理底线,和微商不同,这是属于一部分人的社交矜持。

然而,东西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,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,你喜欢的东西尽管大方分享,想太多就是拘泥了。

所以,分享东西的真正关键不在于产品,而在方式。

你能想象一个从杂货铺淘到的1元钱的小物件转手就卖了199元吗?

曾经有研究者进行过一个叫做SignificantObjects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实验。研究者从旧货店或车库市场购入价值一两美元的廉价物件,然后邀请一位作家针对某个物件撰写一则短篇小说,最后在eBay上拍卖这些物件。

而这些物件的最终成交价是原来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。(有兴趣可以到这个网站去看看,不过是英文的)

说这个例子不是为了体现它的用故事增值的行为多么高操,而是想说:

就算是种草,也要有自己的眉角。

你用图文分享,那就展现你的真实,使用感受、心得体会,甚至你的个人关怀。

你用短视频分享,那也记录你的真实,分享细节和特色。

……

任何的卖货行为尤其是在朋友圈,都是消费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价值的行为,有人说追名逐利是不分好坏的,但是还得注意自己的吃相。

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价值就是一个自品牌,这是信任建立的过程,也决定了我们愿不愿去幸福的拔草。

今日互动,你被种草的第一件物品是什么?为什么愿意去拔草?

wpChatIcon